第53节

“什么都别说了,有事我们当面说。”
对方一说完就挂断了电话,杨爱民听了好久话筒里传来的忙音,这才哆嗦着手放下了电话。
狼来了,狼来了,狼终于来了。刚才的电话就是省调查组打来的,而他竟然误打误撞自投罗网。这几天烦心事太多,竟然一直没有跟赵本仁联系,以至于事到临头毫无准备。事已至此,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一条新闻让他喜上眉梢
省里调查组来到顺宁后,没有入住顺宁市政府提供的宾馆,而是找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宾馆住下了,只有三颗星。杨爱民强作镇定地走进了小会议室,一张长桌,面向门的一侧竟然坐了八个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唯一的共同点是:他都不认识。他们对面只摆了一把椅子,杨爱民非常自觉地坐了上去,那感觉就像应聘面试一样。
程序性地自报家门、冷冰冰地客套寒暄之后,迅速进入正题。其中一个人拿出一份花名册推到杨爱民面前,说道:“杨爱民同志,这是矿难获救人员的名单,你看有出入吗?”
“这个……这个……我不好说,因为名单我没看过。”
“作为负责安全生产的副市长,你没看过?”
“这个……最近事情比较多。”
“看到那些打红圈的名字了吗?”
“看到了,这是……这是什么?”
“这份获救名单上,有一百二十四人根本就没下井。”
“啊?这……难道真的造假了?”
“你说呢?”
“这事得严办,这事太荒唐了,是赵本仁干的吗?”
“是。”
“黑,黑老板,奸商,真是奸商。”
“赵本仁说,他是受了你的指使。”
“冤枉啊,他怎么能说这话呢?他这是栽赃陷害!”
“矿难发生当天,赵本仁给你打电话问你怎么办,你总还记得吧?”
“记得,我告诉他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救援被困矿工,而且当时我立即赶到了现场。”
“你只说了这些吗?”
“是啊,没说别的了。”
对方却掏出一个录音笔,说道:“赵本仁的确是个老狐狸,他知道这事非同小可,所以给你打电话的时候录音了,你想不想听一下?”
杨爱民顿时面色惨白,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都说不出来,而那人已经按下了播放键……杨爱民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家的,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仿佛一具行尸走肉,机械地打开房门,一屁股坐下,整个身子都要陷进沙发里了。发了半天呆之后,他搬出了笔记本,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他要看看隐瞒死亡人数将会受到什么惩处。河南渑池县兴安煤矿火灾事故,最初故意瞒报十七人,据新闻报道说,有关责任人被依法依纪做出了严肃处理。杨爱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到底怎样严肃处理了。
他继续找……新华网上有篇报道,2005年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阳方口镇贾家堡煤矿接替井发生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宁武县少数党政干部与非法矿主串通一气,瞒报事故死亡人数,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杨爱民迅速浏览,发现检察机关对策划、参与瞒报事故死亡人数、工作严重失职的八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向法院提起公诉;而对几个煤矿的投资承包人,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伪证罪、非法买卖储存爆炸物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杨爱民心里有底了,他最多也就是个玩忽职守嘛!导演那出救援假戏的,是赵本仁,又不是他杨爱民,毕竟他只是告诉赵本仁不管采取什么办法,都要把死亡人数控制在三十人以下。赵本仁说他准备找些人进去冒充被困矿工,杨爱民说:“你爱怎么搞怎么搞,我不管。”刚才,他对调查组解释说,当时他怒火攻心口不择言,其实他并不赞同赵本仁的做法。所以,他最多只是玩忽职守。
接下来找到的一条新闻更是让他喜上眉梢,那是在人民网上,他看到山西临汾市尧都区阳泉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当地也隐瞒死亡人数,“媒体调查最新数字至少有六名死难矿工被瞒报,确切死亡人数正在调查落实中”。确切的死亡人数,杨爱民一直没找到,他也不关心,但是他却看到了一条好消息,那是《新京报》的一篇报道,题目是《山西临汾阳泉沟矿难瞒报者全部逍遥法外》,文中说,山西省临汾市阳泉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尧都区主管煤矿安全生产的副区长王青丽等人瞒报遇难矿工人数,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将遇难矿工遗体全部火化。但是,尧都区法院一审认定王青丽无罪,其他因瞒报被起诉的涉案人员也没被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尧都区检察院也对参与瞒报的十三名涉案人员,以罪行轻微、不构成犯罪为由予以免诉,而且这十三人的全部立案材料,现已不知下落。
看到这篇报道,杨爱民心中升腾起新希望,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他爱死这片土地了,在这片土地上,他将如鱼得水。他拿出一个U盘,将所有这些新闻保存下来,他要把这些新闻给律师看看,有必要的话,让律师去临汾走一趟取取经。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来人是苏镜,一见面就打着哈哈:“杨市长,叨扰了。”
杨爱民毫不掩饰地哼哼冷笑一声,说道:“请坐吧,苏大队长是来调查矿难的事,还是冤狱的事啊?这两件事情好像都跟你没关系吧?”
苏镜毫不在意,多年来,他早就磨出一副厚脸皮了,此时呵呵一笑,接口道:“我也是希望这两件事都跟我没关系,所以特地来请教杨市长几个问题。”
“说吧,你问的是哪件事?”
“孟培庆的事。”苏镜说道。
“市局不是成立了一个调查组吗?这事你不知道?”
“知道,当然知道,”苏镜说道,“我来之前跟敬云通了电话,也了解到一些情况。”
“我该说的,已经跟他们说了,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他们去。”
“我还想问别的事情,”苏镜说道,“杨市长应该也听说了,孟培根前几天被人杀了,孟培庆的儿子孟凡也于当天遇害,我们怀疑,有人为了遮掩十三年前的冤狱而痛下杀手。”
“所以你就怀疑到我了?”杨爱民不屑地问道。
“不,不仅仅是你,与孟培庆冤案有关的每个人,我们都怀疑。”
“你想问我案发时我在哪儿?”
苏镜嘿嘿一笑:“杨市长不愧是我们的老领导,在你面前,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是,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个。”
“你说说,孟培根遇害是哪天?”
“庄家沟矿难发生后第十天,孟培根等几十个矿工被救了出来,立即送往医院治疗。第十一天凌晨,他就被人从医院里接走了,当天中午,他就遇害了。我想问你,那天你在哪儿?”
杨爱民装模作样地想了一阵,然后叹道:“哎呀,过去这么久了,还真记不得了。你等一下,我去拿记事本。”杨爱民起身往卧室走,走了两步又退回来,合上笔记本,拔出U盘。
苏镜笑道:“杨市长,直接拔U盘是有风险的。”
“哈哈,这个我不懂。”杨爱民转身走向卧室,拿了一个黑色封面的记事本走了出来,边翻边说道:“那天上午,我带领事故调查组到庄家沟煤矿做例行检查,中午到市里吃饭,这事调查组每个成员都可以证明。”
“赵本仁也可以作证吧?”
杨爱民冷笑道:“苏大队长管得也太宽了吧?”
就在这时,门旁的小区通讯系统响了起来,杨爱民走过去,按了一个按钮,里面传来保安的声音:“杨市长,有个姓万的客人。”
《国家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