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

  “这倒没有。”刘大鲁喝下了一口人皮茶,定了定身子,说道:“只不过司徒家在十万大山的深处,极为隐秘,这些年来也少在道上走动。刘某虽久居这边陲小镇,却也找不准他们的方位。”
  “那你能帮我们联系上司徒家的人吗?”我接上话茬问道。
  “哦,对了。我们认识他们家的大少爷司徒大成,他听说之后应该会来接见我们的。”我忽然又想起了自己和司徒大成有过一面之缘,便又赶紧补上了一句。
  “这就好办了,他们族人每逢初一或十五都会出山和附近的居民交换柴米油盐等日常必需品。到时候,我就带你们去见这些人便是了。”刘大鲁回答道。
  “那就拜托刘掌柜了。”我们齐声向他道谢。
  当日正逢十三,离十五还有两日。所以,刘掌柜盛情地邀我们住在他家中。而我们反正也什么好的去处,便却之不恭了。他早早快了店铺,然后领着我们前往家中。他的家安在山脚下,出了小镇还需往西走二十几公里的路。幸好的是,刘掌柜有一辆动力十足的越野车。在西北的山路上,飞速驾驶着越野山,实在有种活在电影里的感觉。
  我们达到目的地后,发现眼前的是一桩木结构的平房。刘掌柜关好车门,然后手朝着后方那一片绵绵不尽的大山说道:“那便是传说中的十万大山。”
  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是山峰重叠,连绵不绝,竟是一眼望不到边际。十万大山自古以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说,俱都说凶险万分,其中就连大罗神仙也不敢踏足。而我从来不亲信传闻,但到了今日亲眼见到大山那巍峨的气魄,却也不敢不为之而感到折服。
  李狗儿天生胆量过人,都当他看到这十万大山之后,也不禁有了惧意。他吐了吐舌头,喃喃自语道:“妈呀,这么多的山进去后一定会迷路的。到时候,说不定就饿死在里面了。”
  老叔子只管自己抽着旱烟,倒是沉默不语,比起十万大山,他更感兴趣的却是眼前的这间木屋。他自从下车之后,眼神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木屋。一直打量着屋身,像是遇见了什么宝贝似的。
  “怎么?王家老人是觉得刘某这间屋子太过寒碜了吗?”刘大鲁很快发现了异样,便笑眯眯地问了一声。
  “刘掌柜这间屋子怕是有些岁数了吧?”老叔子却反问了一句。
  “三百年了。”刘大鲁听完,叹了口气,然后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百年?”我感到一阵诧异,心想:以现在高科技下的住宅最多也不过百年左右的时间,而他区区一间木屋却能傲立三百年之久,这实在是叫人匪夷所思。
  “刘掌柜你该是西汉王室的后裔吧?”老叔子跟着又追问了一句。
  “呵呵,刘某只是一介平民,怎么敢和皇室攀上关系呢?怕是王家老人你说玩笑话了。”刘大鲁尴尬的笑了笑,上前开了门,然后招呼我们进去。
  “老叔子,你是老糊涂了吧?”我跟在刘一叔的身后,贴着他的耳朵提醒了一句。西汉王朝自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汉高祖刘邦的子孙怕是早已断绝了吧。总不能随便逮着一个姓刘的人,就当他是刘邦的后世子孙。
  “老叔子不会看走眼的。”刘一叔回头对我笑了笑,说道:“你知道这间木屋最大的特点在于什么地方吗?”
  我摇了摇头,表示看不出所以然来。
  “是在构造上,这间屋子整体都没有用到任何一根钉子。所以梁与柱之间的链接,全都用了尸体的血液。”他接着和我说道。
  原来如此,怪不得会傲立三百年而不倒呢。我听完不禁豁然开朗,用尸体的血液能够使建筑变得更加坚固,关于这一点近的可以参照我们王家阴店地下室中的石墙,远的则可以参照万里长城。当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用的正是奴隶们的鲜血,这才使得长城横跨两千年而不倒。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了。用尸体血液加固建筑的稳定性,这是我们道上人普遍知道的常识。老叔子总不能仅凭着这一点就草率地断定刘大鲁是汉室王孙吧?再说了,人家汉室皇室那么高贵,又怎么会和我们道上扯上关系呢?要知道在秦汉的时候,我们阴店还没形成气候呢。当时可被世人看作是妖魔鬼怪之类的邪教,常人避之都犹恐不及。
  带着一系列的疑惑,我们走进了屋子。屋子布置得很简陋,整体格局符合道家的朴素。唯一的亮点就在正堂,正堂墙壁上挂着一副已经泛黄的画卷,画上之人高大挺拔,一身戎装,手持利剑,显得气宇轩昂。画卷下方,供奉着一只香炉,香炉之上插着三柱快要烧尽的清香。
  “汉长沙王刘发之像。”我照着画卷左下角的那一行文字读了出来。
  长沙王是谁?莫非是刘大鲁的祖先?照此说来,他真是汉室王孙了。
  “长沙王是汉景帝的第六子。”刘大鲁进门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洗干净了自己的双手,然后给刘发的画像前插上了三柱清香。
  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人总该知道汉景帝就是汉武帝的老爹,大汉一朝最著名的也莫过于汉武帝了。他北伐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然而,会让人遗忘的却是汉武帝只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在他之前还有九个哥哥。画卷中的刘发正是他第六个哥哥,被封为长沙王。
  关于刘发的事迹史书上几乎没有任何记载,或许只在某些野史上还会有零星半点的提及。老叔子见识广,他接下来向我们叙述了一番。原来,刘发当年也是一个修道士。这跟他的封地有关,他是长沙王,长年居住在湖南长沙,然而当时的湖南正好是修道士云集的地方。如此一来,便给这位逍遥王爷创造了修道的机会。
  刘发天资聪慧,是个修道的好材料。仅仅用了五六年的光景,他便从一个菜鸟修炼成了一代高手。话说到底,我们阴店的师祖应该算在这位王爷身上。当年运营尸体正是由他推广开来的,汉朝大军之所以能在当时匹敌天下,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队伍中加入了尸体的作战。野史传闻中,将这支神秘的不对称之为“尸军”。
第七章 苗蛊之灾
  其实历史上加入“特种”兵作战的不止是汉武帝一人,早他之前还有大名鼎鼎的鲁殇王。据传鲁殇王手中有以一枚鬼玺,他借着鬼玺的力量,能够从阴间调来冥兵,从而极大的加强自己军队的作战能力。又比如三国时期的孟获,此人是南蛮之王,他能驱赶兽兵,一度打得蜀军溃不成军。
  “那么老叔子你是怎么看出刘掌柜是汉皇后裔的呢?”我暂且不管什么长沙王刘发,还有他那神秘的尸军,一门心思钉在了刚才那个问题上。心里始终想知道,刘一叔是拿什么凭证来指正刘大鲁的身份。
  “对啊,王家老人你怎么就那么确定我是汉皇的后裔呢?”就连刘大鲁本人也充满了好奇,他微微笑着,望向老叔子。
  “但凡是皇室后裔都带有龙气,我们刘门正好有一门望气之术。老叔子正是凭着这门本事看出了刘掌柜身上隐隐约约潜伏着金龙之气。”老叔子告诉我们道。
  刘门的望气之术绝非浪得虚名,想当年祖师爷刘伯温还在青田蛰居的时候,初见到朱元璋之时,便相中了此人身上潜伏着金龙之气,以为他日后定能扫荡天下,完成江山一统的千秋伟业。于是,才愿意出山辅佐,助其一臂之力。刘青田过世之后,这门望气之术也就传了下来,成为了刘门弟子的必修课。只是时至今日,早已没了皇帝,也就不必再拿出来了。
  “原来是刘门之后,失敬失敬。”刘大鲁听罢,向刘一叔行了一个大礼。他早就听闻中原道门首推茅山,而茅山之后便是刘门和布衣。可见,咱们刘门在道上的地位是如何的尊崇。
  “刘掌柜你不必多礼。”老叔子微微一笑,也向他还了一个礼。
  两人客套话说完,刘大鲁便又招呼我们坐下了。在他的木屋中几乎没有什么陈设,让人乏味的很。我们几个男人也不能干坐着,于是在李狗儿的挑动下,我们又聊起了尸军。而我嘴上虽然怪李狗儿多事,但是在心里面也是很乐意听人讲讲那一断尘封千年的往事。
  刘大鲁并没有拒绝,他接连喝了几口人皮茶之后,便开始向我们娓娓道来。原来,当年汉武帝时期,侵扰我大汉疆土的还不止是北方匈奴一族,更有南疆的苗军。苗军虽然是一支小众部队,但比起匈奴来却要厉害得多。因为,他也属于“特种”部队。但凡苗军的将士都是被苗人下了蛊的,他们与人作战时,不但刀剑不入,而且可以整日整夜不知疲绝地进行厮杀。
  我汉军虽然英勇无畏、装备精良,但毕竟是有血有肉的活人,终究敌不过这些怪物。于是,南疆战事连连败退。恼的汉武帝斩杀了好几位上将,在当时的汉朝武将虽多,可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也就只有霍去病、卫青等寥寥几位而已。而霍去病、卫青等大将都在北方对抗匈奴,虽然屡传捷报,但终究没有将匈奴一网打尽。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刘彻是个好面子的君主,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所以不会轻易将那几位大将军调回来攻打一个小小的苗国。可是放眼朝中,飞将军李广年事已高,早已卸甲还田。其余的几人该杀的也杀了,余下的更是顶不上作用,去了也是战败的下场。
  正当汉武帝发愁之际,长沙王刘发却自动请缨,说是有战胜苗军的法子。汉武帝初始并不相信,因为自己的这位哥哥常年只知道炼丹修道和一群道士混杂在一起,对于行军打仗的事情根本是一窍不通。试问自己又怎么能将军队托付于他呢?话说万一,他带兵打仗是假,造反谋取皇位是真,那又该如何处理?可是,当刘发说出自己不需要动用朝廷一兵一卒之后。汉武帝才放松了警惕,又询问他道,王兄不用一兵一卒又怎么打退苗军呢?刘发当时就哈哈大笑了三声,接着回答道,只需要借皇上的传国玉玺一用。
  玉玺是一国君王的象征,按照常理除了皇帝本人之外,是任何人都碰不得,摸不得的。但是刘发坚持以性命作为担保,并且还将自己的一家老小都押在了京城。这才最终让汉武帝刘彻动了心,首无前例地将传国玉玺交给了他。
  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打造而成的,而和氏璧又是天下第一美玉,能够镇压世间任何邪气。刘发拿和氏璧正是为了能够驱赶动自己的尸军,当时他虽然能够将尸体组合成一支军队,但并不能像我们今日一般随心所欲地操控他们。这种技术的完善还要推后好几百年,直至到了晋朝的葛洪老祖出现之后,赶尸法才进一步的被修正,再到后来的陈抟老祖以及赖布衣祖师不断探索和更精,最终才有了我们今日阴店的雄起。所以,任何一门技术都是通过前人不断的专研和传授才会趋现于成熟。我们后人只不过是站在了他们的肩膀上才有了站高远望之说。
  刘发在拿到玉玺之后,便亲率自己的五百名尸军与苗军展开了殊死一战。这一战打得十分惨烈,一直从白天打到黑夜,又从黑夜打到白天,总共僵持了三天之久。而最终结果是以刘发的尸军获胜得以告终。但是,他并没有将苗军彻底击溃。苗国首领败逃,去了一个叫南羌的部落小国。
  “南羌?莫非是尝羌王?”当我们听到南羌的时候,不禁联想起了那个尝羌王。
  但是对于尝羌王的传闻,刘大鲁却不是很清楚,他知道的甚至还没我们来得多。他摇了摇头,继续为我们说道接下去的故事。三年之后,也就是趁着汉武帝再次征讨北方匈奴之时,苗国又一次向我大汉发动了进攻。这一次进攻的是史无前例的浩大,造就一场空前的浩劫。苗人寥寥千人的军队,差点灭掉了我整个大汉民族。这便是我们道上时常忌讳的苗蛊之灾,这场灾乱虽然没有烧到中土,但却使整个南方疆土沦陷,百姓死伤大半。更要命的是刘发的尸军和朝廷的精锐部队全部折损在了那一场战役中。如果,当时不是中土各道门联合出击,恐怕整个汉室江山都要落于苗人的手中了。
  刘大鲁描述起那场苗蛊之灾,不禁脸色变得惨淡起来,仿佛对千年前的浩劫仍然耿耿于怀,长久不能释怀。
  “长沙王的尸军不是曾经战胜过苗人吗?为什么在短短的三年之后,竟然变得不是他们的对手了呢?”刘狗儿听得很认真,很快就提出了自己疑问。
  “是呀,按理说三年后苗人军队提升了,可长沙王的尸军也同样会跟着提升的才对。”我附和了一句,我们和敌人同时在进步,除非是敌人进步神速,远远超过了我们,这才有可能从中取胜。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在先祖的心头,在先祖的回忆录里,他曾提到当年自己得到了高人的相助,已将尸军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已不是三年前那支幼稚的部队。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三年后的苗军变得更加可怕。尸军和他们交战,一触即溃压根没有还手的余地。”刘大鲁叹了口气,说道。
《我开阴店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