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你应该知道,监测部门监测到了一个电讯讯号。”5号说,“其实不止一个,而是成批地被捕获。这是个特别的通讯讯号,到底有多特别,得看你对电讯讯号了解多少了。你对电讯讯号了解多少?”
  机要51在曾在G部门工作过一段时间,基本的电讯知识还是知道一点。他把自己知道的那点电讯知识全倒了出来,什么波段、频率、摩斯密码等等。吉普车颠簸在戈壁砂砾之上,5号的身体随着车身上下颠簸,看上去就像在不停地点头一样,脸上的神情却是心不在焉。
  机要51知道,自己这点知识根本进不了这个普林斯顿大学高材生的耳朵。5号大概想借此时机,思考一下哪些内容是可以告诉自己的。
  机要51想到这里,就住了口。
  “大自然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叫做声纳定位,你听说过么?”5号问,“海洋里的海豚,以及蝙蝠都有这种功能。它们在前进的时候,会释放出一种次声波,这种次声波遇到阻碍,就会原路返回,海豚以及蝙蝠的脑内都有接收装置,能够接收返回的次声波,并依据返回的次声波,断定前方阻碍物的距离,以及是什么物体,并以此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为。”
  机要51有点明白了:“你是说,这次接收到的电子信号,类似于次声波,具有声纳定位的功能。”
  5号点点头:“准确地说,应该叫电子信号定位功能。”
  “这怎么可能?”机要51想起了自己仅有的一点电讯物理知识,那就是电子信号具有强烈的穿透能力。在一个空地发射电子信号,和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发射电子信号,并没有什么区别,另外,电子信号的运行似乎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不可能一遇到什么阻碍就返回。
  他不是很自信,但是还是把这一点说了出来。
  “我也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何在。”5号首长坦白地说,“刚刚监测到这些信号的时候,就把它转给了密码破译部门。破译人员发现这些信号几乎是无法破解的,开始还以为它遵循的是一个非常尖端的密码系统。后来,密码人员终于发现了两点端倪。”
  “第一,这些电子信号的强弱似乎有一定规律,而这种规律似乎和天气变化有关,例如风沙开始的时候,这些电子信号会呈现出一种固定频率,天气晴朗的时候,电子信号又是另一种频率。他们依据这个线索,将所搜集到的信号分类,一一锁定,结果证实了不仅是天气变化,每一个电子信号都和一种物质或者是物质状态有关。
  “第二,密码破译人员又发现每一电子信号都会有一条伴生的回归信号。有种种证据表明,这条回归的信号,是发射信号遇到某种阻碍之后形成的变体。
  “到了这一步,几乎就可以确认,这些信号就是类似于海豚、蝙蝠的次声波。它们发射的目的,就是依据这些电子信号的变化,来推断电子信号可能遇到了什么物体。”
  “1号和我,还有其他几个基地的高层,经过讨论之后,初步认定,这有可能是敌方新开发的一种电子装置,目的在于探测我方基地所在,以及基地的构造。但是这样的结论会面临一个问题。
  “如果敌方发射这样的信号是为了测定我方基地的所在,那么一旦测定之后,对方发射的信号应该集中在基地上,这样才能从回归的信号里,获知更多的信息。但从捕获的信号时段和分布来看,我方基地所在地似乎没有成为他们重点探测的对象。发射到我方基地的信号,究其时段以及频率来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军用吉普这时又颠簸了一下,5号不得不闭上嘴,机要51从座位猛地一弹,虽然一时还摸不清周围的状况,但在此颠簸之后,吉普车似乎又上了一条公路,吉普车的行驶开始变得顺畅多了。
  机要51对基地周围的状况非常清楚,在他的记忆中,除了直通基地的那条军用公路之外,这个基地似乎没有第二条公路。但与5号刚才所说的相比,这一点疑惑已经微不足道了。
  等到路况开始稳定之后,5号接着往下扯。
  “从电子信号的发射规律来看,这种电子信号的信源似乎是一个不断移动的装置,而且移动的范围,居然始终没有离开我们基地的附近。基地划定的区域是5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这个电子移动装置始终在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里移动。
  “为了找出这个电子移动装置,我们派出的巡逻部队从空中,还有地面,在这个5万平方公里的地域进行了数月的地毯式搜索,结果呢?除了戈壁空地,一无所获。”
  “1号为此很苦恼,有一段时间,他竟然相信这个移动装置是一个隐形的装置,还郑重其事地把我叫了过去,讨论隐形电子装置的可能性。我说什么都有可能,但是马克思主义者是要尊重现实的,现实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这样的电子装置根本不可能。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1号和我制定了一个捕捉方案。
  “经过对电子信号的分析,我们发现,有一类电子信号,似乎特别吸引对方的注意。一旦这个电子信号出现,对方朝它发射的频率和速度就会更加明显,甚至从发射和回收的距离变化来看,一旦这种信号出现,那个电子装置就会朝着信号出现的位置移动。”
  “这个电子信号具体代表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以此来制定一个捕获方案。
  “具体计划就是:我们模拟出这样的信号,然后找一个远离基地的地方设置一个电子发射器,依照对方电子信号回归的模式,以更大的功率不断地释放这种信号,混入到对方回归的信号之中,这样一来,或许会吸引那个电子装置朝自己这里移动。
  “这个方案只能是一个权宜之计,但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几天之后的一个夜晚,我接到一个电话,是1号打来的。他告诉我,我们抓住了那个电子信号的移动装置。我正想松一口气,没料到1号接着说,但是结果令人吃惊。”
  军用吉普在路的尽头停了下来,从车前窗看过去,有几排亮着灯火的小木房。5号不说话了,推开门,跳下了车。机要51推开车门,赶紧追了上去。两个人沉默着走到小木房前。小木房前面有一个临时搭建的门亭,一个持枪的士卒拦住了他们。
  5号首长拿出了一个证明文书。士卒看过之后,请他们稍等一会儿,依照程序,他还要电话确认一下。5号点点头。
  趁着这个等电话的时间,机要51问了一个问题:“1号首长说的令人吃惊是怎么回事?”
  “哦,这个吗,我们一直以为发射电子信号的信源是一个移动的电子装置。直到捕获的当晚,对这一点,大家都深信不疑。那晚的监测中,信号来回的距离一直在缩短,这显示了信源一直在朝着我们设定的圈套移动。”
  “等到那个装置终于落入陷阱之后,我们才发现,那不是一个电子装置,而是一个人。”
  “一个人?”机要51叫了起来。
  “应该是两个人。”5号首长补充说,“不过,当时埋伏在周围的部队,都以为是一个人。他们看到一个人的影子慢慢靠近设定的发射装置,等到这个人影进入包围圈之后,就从埋伏的地方一跃而起,把这个人影团团包围起来,手电筒形成了一个光圈,照出了一个人。”
  “这人是个男人,胸前有一个挂囊,一个小女孩蜷缩在这个挂囊里,已经睡熟了。睡得真熟,手电筒的光照,还有抓捕队员的叫喊声,都没有惊醒她。”
  这时,门亭的士卒已经打完了电话。一个干部模样的军人打着手电筒,从围绕着小木屋的黑暗中走了出来,走到两人面前,敬了个军礼。
第4节
  干部模样的人陪着5号,还有机要51,走进了一间小木屋。他自我介绍说,他是政审部门的,临时抽调来处理这个事件。他姓王,就叫他老王。机要51知道,这就是个化名。
  这是一间临时征用的当地少数民族小木屋,屋内的空间低矮狭窄,到处都有烟熏火燎的痕迹。临时弄了一张桌子,还有一张床,几把椅子。一个人背对门坐着,听到有人进来的声音,转过身来。
  机要51心想,这人大概就是被人看作是电子发射装置的那个人。
  进屋之前,机要51的脑子想像了一幅画面,大部分来自当时的敌特电影。一个潜入我方的特务,身上带着一个伪装好的电子发射装置,或者是一块手表,或者是一支钢笔。等到此人转过身之后,他才发现这样的想像一点也用不上,对方的样子和他想像得实在差得太远。
  这人的相貌像是来自某个还不知名的少数民族,细看一下,他的额头正中有一个微微的隆起,像一个常见的括号。机要51不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会有这种体征。他在干部培训班学习人类发展史的时候,曾经看过几张远古人类的化石复原照片。眼前的这个人,无论从脸型,还是骨架,似乎更像是照片上的远古人稍加调整后的样子。
  此人的服装也很奇异。看上去像是当地游牧民族的长袍,但是式样却不怎么相符。游牧民族的袖口是窄口、紧身的,这样才能行动方便,这个人身上的袍子却宽大招展,盖住了全身。
  风沙地带的人基本上不会穿一套这么招风的服装。如果风沙一来,宽袍大袖就会像展开的翅膀一样,把人带到半空,风沙一过,就会重重地摔落下来,到了地上不死也得半残。
  被机要51视作异族的这个男子,静静地看着走进房间的几个人,神情专注。
  机要51觉得他似乎对人的嘴特别感兴趣。他的视线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几个人的嘴,谁一说话,他的视线就追了过去。
  5号被那套服装吸引了。“僧袍?”他问,也不知道问谁。
  机要51和老王对看了一眼,觉得这不太可能。不是没见过僧袍,只是僧人这种东西,就算在内地,现在基本上已经绝迹了,更不用说这么荒远的地方。当地居民原有的信仰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阿訇的服装也不是这种样子。
  “那个小女孩呢?”5号问。机要51也注意到了,房间里并没有一个小女孩。
  “在别的房间里。我们觉得这两个人还是分开好。对方也许会更合作一点。”老王说。这人身上有一种政审人员特有的冷静。
《山海经 瀛图纪之悬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