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
九年后。
李狂药一个人住在舟山的海边已经八年了,往事仍历历在目,多少个夜里都曾梦到过去的经历。一天夜里,有人租了李狂药的渔船,驶进东海神秘的水雾深处。李狂药一边开着嚓嚓作响的老渔船,一边回想当年,或许他那时不去海南昌江县的霸王岭,最令他遗憾的事就不会发生。随着浪淘的后退,李狂药的记忆也开始倒带,仿佛他又回到了以前……
九七年七月,香港已经回归了,举国欢庆之际,李狂药却心乱如麻,独自一人踏上西北的火车,回到了南方。在离开丁家老酒院前,丁细细与李狂药药约好,九月一起在海南的昌江县见面。之所以要在那里见面,不是去谈情说爱,而是他们有了一个大发现。说起大发现,这是他们从神墓里走出来后,一个神秘人留下的线索——几十张照片。
照片不算稀罕,稀罕的是照片拍摄的内容。在照片中,有一艘渔船,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摇晃着,有五个人穿着潜水服,正要从船上跳进海里。世界上的海几乎都一样,没有任何路标,很难确定那是哪片海域。不过,李狂药在照片上看见渔船有“岱山”字样,因此判断那一定是在东海海域里。
除了下水的照片,还有几张的拍摄场面是渔船的甲板上,那上面有一尊爬满海底生物的巨大物体:渎山大玉海。丁细细一看这些照片就心想,原来万长青真的没说谎,83年时那批酒器都沉入东海了。现在他们还能找到那批酒器,是因为有人又将它们打捞上来了。渎山大玉海也不算奇怪,最奇怪的是在打捞上的东西之中,竟有两具黑冠长臂猿的尸体。那两具猿尸蜷缩着,浑身湿漉漉,被人上了锁链,链子已经锈掉了。
丁细细一看照片就认为很蹊跷,因为渎山大玉海和铁链都被海水腐蚀了,那程度肯定不止在海底待了一两天,没有一个月,也有半个月。再看那两具猿尸,只是毛发湿了,尸身却还未腐烂。酒尸在一般情况下,能够保持湿尸的状态,可海下会稀释酒液,即使是千里醉也会被稀释成一里醉,泡了那么多天,居然跟刚死的一样。
想来想去,丁细细都觉得她老爹隐瞒了许多事,可能这和江恨天夫妻的坟有关。如有必要,他们可以去海南一趟,整件事都与猿猴脱不开干系,只是真的去了那边,他们却不知道应该找什么。说到底,他们两个小辈手上还是没有线索。在离别之际,丁细细没有把照片的事透露给她老爹,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李狂药后,她就被丁忘忧强留在张掖市的家中。
在广东中山待了近两个月,李狂药也没闲着,除了应付叔叔李光辉的刁难,还要研究真假李狐的事。不过,过去的年代里,照相不像吃饭那样普遍,留下的照片大多都因保存不善的关系,早早就废了。李狂药想按照丁忘忧的方法,找一找李狐的老照片,确认是不是真的一个人被调换了,可却一直没有进展,直到8月底的一天,一个陌生人找上门来……
那天,毒日高悬,热浪滚滚。李狂药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顺便算帐,计划准备再开一间酒馆。多亏王欧阳倾囊相助,李家的债务还清了,但他叔叔李光辉因此一贫如洗,天天上门蹭吃蹭喝。李海洋念在兄弟的情份上,从不赶人,还热情招待,甚至想兄弟俩合伙开酒馆。李狂药正为他父亲的慈悲心肠头疼不已,琢磨着怎么打发他叔叔,这时有个男人就敲了敲他家敞开的大门,问道:“请问,李狂药住这儿吗?”
李狂药放下帐簿,吃疑地走到门口,看着年纪比他稍大一点的男人,答道:“我就是。找我干什么?不会我太爷爷也欠你钱吧?”说完,李狂药还故意瞥了李光辉一眼,暗示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多么令人厌恶。
“没有,没有。我找你是有别的事。能不能到外面去谈?”陌生男人觉得人多口杂,不方便谈。
“有什么话在这里说。”李狂药不吃那套,以为是上门收保护费的。
没想到,陌生男人竟不气不恼地开口道:“我是茶境的人。”
茶境?七皇之一?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第七个皇家秘境?李狂药瞪大了双眼,不相信对方的话,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古时候的七皇怎么可能还有传人!现在的人谁会信这些!可是,七皇之地的事也是李狂药最近才听说的,能知悉此事的人少之又少,一个陌生人说自己出自茶境,并找上门来,莫非有什么特别的目的?
李狂药将信将疑,沉默地站在门口,那个陌生男子又说:“我知道你认识李小北,我也是他的朋友,他死前和我在一起。你要是想知道更多的事,我们最好到外面去聊。”
李小北?这都被陌生男人知道了?李狂药当下不再猜疑,跟父母找了个借口,立刻与陌生男人到街头的一家餐馆坐下,想要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来意。那个男人自来熟,没有客套,坐下后就说自己刚从湖南那边赶来,一天没好好吃过了,一进门就叫老板娘快炒几个好菜。李狂药看对方潇洒自然,心里就卸下防备,问对方究竟是谁,怎么会知道七皇之地。
那男人轩然一笑:“我叫路建新,这次来是因为……”
“路建新?”李狂药一愣,心说这名字好像在哪儿听过,非常地耳熟。往下一想,李狂药才想起来,两个月前在甘肃遇到丁忘忧等人时,他们提起茶境曾在几年前显露过。李狐正是从一位老茶人的口中得知,七皇之地乃真实之事,并非虚妄之说。最直接的一个证据就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茶人去过四川邛崃山脉的茶境,那个茶人就叫路建新,后来他得到了茶境的所有典籍以及那本神秘的茶经,成为了传说中的茶王。
此时,路建新把话停住,问道:“怎么了?你以为我是骗子?”
“没有!没有!我只是没想到会这么突然遇见传说中的人!我太爷爷和几位酿酒老师傅提过你,原来真有你这个人。”李狂药仍觉得意外。
“那都是他们瞎说的,我今天来也不是跟你显摆那些事。”路建新认真地说,“前几天我去湖南看李小北的家人,他们相信他还没死,把他以前留下的东西都保留着。我以前从没想过要看看,这次他老婆把那些东西拿出来,跟我唠叨他老公以前的事。哪知道,李小北留下了好多线索,我随便一翻就翻出非常重要的线索,比如说七皇之地的事,以前我可不知道这件事,还以为只有四川的那个茶境。”
“你以前不知道?”李狂药呆道,并心想,他是不是真的路建新,还以为他比我更了解七皇,原来他以为只有茶境,没有另外六个秘境。看来对方不是来透露消息,而是问他要消息的。
“不瞒你说,两年前我发生了点事,不只李小北出意外了,连我一个喜欢的人也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两年了,我找来找去,始终找不到她,她一生都是谜。我想知道她的过去,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啊,也想了解七皇之地的事。说不定,我还能再遇到她,你的老朋友李小北也会再出现。”路建新若有所思地说。
“她?她是谁?”李狂药拿起桌上的酒杯,接过服务生提上的一瓶白酒,边说边倒酒。
“我不喝酒。你知道,茶和酒是仇家,混着喝容易死得快。”路建新笑道。
“噢,我把这事忘了。”李狂药也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同时想起他家欠下一大笔债,也是曾因客人喝完酒又喝浓茶所致。
路建新叫服务员送一壶茶上来,看了看餐馆外的街道,然后才转头回来:“她叫木清香,是真真正正的茶境传人,我是从李小北留下的资料才知道的。原来,茶境在近百年前发生过动乱,大部分的人都死了,木清香那时还是个婴儿,她对以前的事都不清楚了。茶境的一个丫鬟幸免于难,她把木清香抚养长大,并自称小姨。但之前的事,小姨只字不提,因此木清香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更不知道茶境其实是七皇之地的其中之一。两年了,我一直没什么线索,没想到李小北会保留那么重要的东西,搞不懂他为什么不明说。”
“等等,路老哥,李小北真的死了?他怎么死的?”李狂药追问。
“他?他在茶境时,胸口被刺了一刀,然后和木清香一起掉进山中的深渊里,我在那里找了两年,一直找不到他们。”路建新叹了口气,转道,“这些事我待会儿再和你细说,你先看看李小北留下的东西,自然会知道我找你的原因了。”
这时候,路建新从他放早桌边的帆布包里拿出一沓纸,还有几张照片,然后就把它们摆在饭桌上。李狂药以为那是在东海打捞酒器的照片,以及相关打捞资料,可只看了一眼就僵住了。与此同时,李狂药在心里嘀咕:李小北啊李小北,你到底做了什么事?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章 琼猿仙酿
在那些资料和照片中,有一张照片让李狂药觉得很眼熟,前段时间曾见到过,可不是打捞的照片,而是他本人的照片。李狂药拿起照片,慢慢回忆,很肯定这就是在大海石上看到过的照片,绝对一模一样。当时,大海石上有一具穿着黑西装的死尸,尸身上有一张李狂药要的照片,背景是在中山市的武侯祠附近。
“原来偷拍我的人是李小北?可我和他早就认识了,拍照片干嘛偷偷摸摸的,拍完了还把照片交给一个外国人?”李狂药自言自语。
“你别光看照片嘛!还有这些资料,你也看看。”路建新一面喝茶,一面提醒。
这时,餐馆的服务员开始上菜了,李狂药手忙脚乱地抓起那堆资料,等摆好菜了,又继续看那些资料。实际上,李狂药先看照片,后看资料是有原因的。因为资料上几乎都是一些科学数据加外文,李狂药念的书不多,看古文没问题,其他的就不行了。扫了一眼,李狂药就想,李小北在搞什么名堂,是不是跟洋鬼子搞了害人的实验,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
李狂药装模作样地研究了一会儿,实在搞不懂那些资料,可又不想明说,以免丢了面子。要知道,坐在他对面的人是传说中的人物,人家好歹有个茶王的名号,不能在别人面前显得无知。可翻来翻去,李狂药仍旧糊里糊涂,如观天书一般,他刚想承认算了,这时就双眼发直了。
“这是……”李狂药拿起资料中的一份,看到一个名字后,嘀咕道,“张清玄?这是黑老三的资料?不是李小北弄的?”
“我只是说那是李小北留下的东西,没说资料是他研究的啊。”路建新解释道,“怎么?你认识张清玄?我听说,那个人在80年代就失踪了。”
“我前段时间见过张清玄,不过他死了,没办法问他资料里都是些什么数据。”李狂药直言,同时回想万长青之前想买下太爷爷的酒馆,然后搜一搜,其目的可能就是黑老三留下的那些资料。可惜的是,那些资料没被找到,不知是被太爷爷丢了,还是被李光辉烧了。更甚,80年代张清玄刚失踪时,公安还上门找过,据说不是为了找人,而是找连同张清玄一起失踪的资料。个如今那些资料失而复得,可谓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李小北可能料到自己会出意外,早就留了一手,我想这些资料肯定很重要,所以来之前先去找一些老专家研究过。”路建新摸着温热的茶杯,沉沉地说,“你看得懂吗?”
“我?不懂!”李狂药终于承认,然后把资料还回去。
“我也不懂,要不然就不会去找老专家帮忙了。”路建新笑着说,接着道,“其实资料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老专家说那都是世界各地的植物生长数据的记录,有葡萄、水稻、高粱、小麦等等,好像都和酿酒有关。”
“就这些?这算是机密吗?”李狂药对这种事不大在行,觉得没什么神秘的。
“我起初和你的反应是一样的。不过那些老专家说这些数据特别珍贵,因为最开始的那组数据是1936年记录的,地点是法国的一个酿酒小镇,之后每年都有数据,而且蔓延到世界各地,植物种类也变多了。你想想看,要坚持记录那么多,而且时间跨度那么长,从战乱年代到和平年代,资料珍贵不珍贵,不用我多说了吧?”
李狂药迟疑地了一会儿,疑惑道:“我还是不懂。资料珍贵是一回事,可这跟我们这些人有什么关系?我们又不是科学家,把资料拿到手上,跟没拿到一样。”
路建新即使是茶王,见识广博,对于黑老三的资料,一样不能完全读懂。实际上,这也是李小北敢把资料留在家中,不怕有人偷走的原因。不是同道中人,那资料就是废纸。路建新拿到资料后,走访过许多位老专家,前不久在湖南长沙的一个生物学的老教授才看出那些数据的异常。
老教授的话讲得特别专业,路建新听全了,却没有全领悟。那位老教授的原话大意是这样——宇宙空间一直在不断地向我们的地球发射各种各样的射线,这种射线叫做宇宙射线。其中有一种射线叫做中子射线。这些中子和大气中的氮原子核发生碰撞,打出质子。同时产生出一种新的核素——碳—l4,它是碳原子的放射性同位素。结果,在地球的大气中,碳—l4的含量不断地增加。
在张清玄里的资料里,各类植物的每一组数据都包含放射性碳同位素,也就是说酿酒的葡萄、小麦、高粱等物都或多或少含有碳14。可是,后来各种酿酒植物的碳14含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为什么会发生巨大变化?那是因为世界逐渐开展核实验,40年代末至1963年的原子弹爆炸更是极大增加了大气里的碳14含量。正是如此,那个年代酒里的碳14含量要远远高于其他年代。但到了1963年以后,世界逐步使用矿物燃料,这稀释了空气中的碳14。这个现象使得40年代到1963年的酿造的酒十分独特,然而知道这种细微变化的人特别少,也没有引起过注意。
路建新把老教授的话复述了一遍,听完之后,李狂药昏沉沉的,几乎都要睡着了。这位老教授是不是故意的,把话说得那么复杂,完全没听明白嘛。不过,李狂药还是认真地理解了一遍,推断老教授的意思是由于在40年代到1963年之间,核实验与核爆炸开展得频繁,那段时间的酒就与众不同了。可碳14又不是毒药,含得再多也不见得毒死人,这有什么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