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许多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如一场浓雾久久不能散去。我陷入了沉思,目光呆滞,虽然能看到李三生的嘴皮子吧唧吧唧不停地在动,但却听不倒他到底在说些什么。
“大成,大成!你醒醒啊!”放空了片刻后,最终还是被李三生给叫醒了。等我被他从沉思中喝醒,看到的是他那张又惊又怒的脸。
“你到底怎么了?方才去了哪里?”李三生开始警觉了,他又把问题转接到了最开始。
“这……”我一时哑口无言,嘴巴张得老大,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是不是被那东西给抓去了?”李三生似乎看出了些端倪,满脸狐疑地打量着我。
我被他那双阴冷的眼睛逼得手足无措,只好如实回答道:“瞒不过你,我确实被那女鬼给掳走了。”
“我正奇怪着呢,她于我交手占尽了便宜,却在突然之间遁走了。原来,是看上你这个小子了。”李三生听罢,露出一副怪异的笑容。
“你小子还是童子身吧?”他见我迟迟不语,就又追问了一句。
负责任的说我当然是童子身了,从小在寺庙中长大,下山后就接管家中的生意,哪有时间去处对象。就这一点,我体现出了本能的反应,羞愧地点了点头。
“还害羞呢?”李三生可乐了,他笑嘻嘻地说道:“也忘记跟你说了,女鬼最喜欢的就是像你这样阳气重的男子。”
“对了,后来你是怎么逃出来的?”他末了又追问了一句。
“我是被一个老婆婆救的。”我胡乱编了一个理由,告诉他道。亏得那时候,王老汉提过他小时候遇鬼被婆婆救的事情,不然我还真是要词穷了。
“婆婆?”李三生听到后,眼前突然发亮。我知道他想到的是那个王婆婆,可他不知道王婆婆是孟婆的化身,现在已经被修罗王关在阿鼻地狱了呢。
“老汉知道了,那一定是村里的那位婆婆。”这时,王老汉走了进来。他听到了我和李三生的对话,主观地把我瞎编的那个救命恩人当成了曾经救过他的那位婆婆。
“这位婆婆还在村子里吗?”李三生忙问。
“当然,她老人家都活两百多岁了,身子骨还很健壮呢。”说起那位婆婆,王老汉有种情不自禁的自豪感。或许,正是因为儿时救过他性命的缘由。
“两三百岁?”李三生惊疑了一声。他不是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人能活到两百多岁,而是在怀疑那个道行高深地婆婆到底是不是王婆婆。因为,在他的印象中王婆婆并没有那么大的年龄。
“你们不信啊?不信没关系,老汉带你们去看就是了。”王老汉较真起来,非要指引着我们前去看那位长寿的婆婆。
婆婆的屋子住在村子的西边,据王老汉家有几步路。这个村子的格局大致分成东西两块,中间隔着一条小河。王老汉告诉我们说,这条河是他们的母亲河,全村人吃水都指望它。我瞧见那条河还是挺干净的,便说道,现在污染严重,我们余杭基本找不出一条干净的河流来。吃的水都是经过化学处理的,真是羡慕你啊,能享受天然饮用水。
王老汉听完,立即苦笑了一声,无奈的说道:“谁说不是呢?这条河近年来也是越来越脏了,只怕不久之后我们也无法再引用了。到那时,就得去十里外的山间跳水喝了。”
走十里地只是为了喝口水,那代价确实大了些。李三生给出了一个不错的建议,他说,你们可以打口井,井水甘甜更有利于健康。可王老汉却摇了摇头,村里早有规矩,不能掘井,不然会坏了风水。
每个地方有着每个地方独有的风水,这一点对于我们混迹道上的人来说是知道的。风水是禁忌,只要他人不说,我们便不能问,也不能瞎看。
说话间,我们三人已经走上了一坐木桥。这座木桥横跨那条小河,连接村子的东西。还未过到一半,我的脚便开始瘙痒起来。到了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两只脚便开始相互摩擦起来。因为隔着鞋子,便不时得发出咯吱咯吱的摩擦声。
王老汉见了,对我说道,这是你之前一直抓脚底板的缘故。以后要记住了,脚底板痒,千万别用手去抓。不然,以后过桥都会不自觉的瘙痒起来。他的话听上去貌似还是有些道理的,因为我之前一直有抓脚底板,并且不止一次地在过桥的时候感到脚痒。
过了桥之后,又接连绕过了几个弯。我们终于来到了婆婆的住所,那是一幢双层的木屋。看上去和她的称呼一样,有些年月了。由于这屋子是建造在山阴处的,所以长年光照不足,从破旧的外表看上去更显得阴森了。鬼屋大抵如此,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个时候,婆婆应该在屋子里休息吧。”王老汉说了一声,也不敲门,直接就推门而进了。看起来,他应该和婆婆的关系很熟,已经把这儿当成了自己家一样。
“婆婆,王老汉来看你了。”他边进屋边大声喊道,生怕婆婆年纪大了,耳力不好会听不到人声一样。
接连喊了几声,都没人回答。屋内是一片漆黑的,死寂沉沉得能让人瑟瑟发抖。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道上的人都会警觉起来。这是职业病,我们不得不防着一手。可王老汉却显得大放了些,不像我们那么拘束。他大步流星,即便是没有在没有灯光的视野下,也能行动自由。
“婆婆不喜欢开电灯,所以这里只有蜡烛。”他说着驾轻就熟地点燃了一根蜡烛,蜡烛微光浮动,给了我们一片若隐若现的视野。此时,我刚好看到楼梯的转角处坐着一个人。
“看,那是谁?”我惊喝了一声。
“一定是婆婆了,这里就她一个人住。”王老汉答复道。
“婆婆。”他接着叫了一声,向那人走了过去“地板上凉,你可不要冻着了。”
“你叫谁婆婆呢?”这时,回答他却是一个清脆的声音。
光听这声音,不该是由一个老婆子发出来的才对。我心里估摸着,她应是一个妙龄少女,就像陈灵儿那般大小。这事可就奇怪了,王老汉明明说屋子里只有婆婆一个人居住的,怎么还会有其他人呢?
带着疑问我和李三生一起走了上去,此时王老汉已经瞧清楚了那人的模样。他微微颤抖了一下,然后连连退步,险些就从楼梯里给摔了下来。
“你……你不是婆婆,你到底是谁?”
“婆婆?这屋子里没有婆婆,只有本姑娘一人。”那人听了,哈哈娇笑道。
这时,我们也看清楚了她的模样。这的确是一个花容玉貌的姑娘,她头上虽然梳着一个老成的发髻,但一脸吹弹可破的皮肤足以表明此人的年纪正值豆蔻年华。我看她的美色比起陈灵儿来,还有好上几分。可以这么说,她绝对称得上一位绝色大美女。
“你到底是谁?婆婆她人呢?”王老汉紧张起来,他在质问那女子的同时,也仰起头朝二楼高喊了几声。
但楼上依旧无人应答,只有空荡荡的回声,听起来好不渗人。
第十八章 三百年前的故事
“别喊了,王老汉!”那妙龄少女冲着王老汉呵斥道。
没想到她一个看起来娇滴滴的姑娘,竟也有这般凶悍的时候。
“你怎么知道我叫王老汉?”王老汉感到异常惊讶。
“我不仅知道你叫王老汉,而且还知道你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子。”少女微微一笑,然后咯噔一声从楼梯上站了起来。这时,我的目光才注意到,原来她穿着三寸金莲。所谓三寸金莲,最早出现于明代,是古代妇女传统习俗的极端发展。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的便为“金莲”。“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
如今,想这类的物件已经属于文物,只有在一些博物馆中才能看得到。但为什么我们眼前的这位少女,还依旧裹着小脚呢?虽说农村思想落后,但也不至于落后到这步田地。我看王老汉家的那儿媳妇就没有裹小脚,她脚甚至比我还要大。
再看眼前的少女,虽然是裹了小脚,尺寸不过三寸,但是走起路来仍旧是稳稳当当。并不像传统历史书上说的那样弱不禁风。她一步一步走下楼来,身段婀娜,在微微烛光照映之下,倩影让人自醉不已。
“王老汉,你是十八岁结的婚,婆娘找得是隔壁村的李大脚。李大脚在第二年就给你生了一个大胖儿子,但不久便得病过世。你说我讲得对吗?”
“你……你怎么知道?”王老汉听完,颤抖了一下,险些在走楼梯的时候崴了脚。他的那些事,凡是本村上了年纪的人都是知道的。本来,没什么好稀奇的。只不过是,现在从这位年纪轻轻的女子口中说不出来,就有些怪异了。要知道王老汉结婚的时候,别说这女子还未诞生,恐怕就连她的父母也还是个整日将鼻涕眼泪挂脸上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