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

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的所有方便中最究竟甚深的上师瑜伽引导:

解脱道的九乘次第,都需要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方能获得果位。按照新派的观点,所有声闻修行空性的果位即是灭尽定,他们(指新派)认为各 乘见解无有高低。按照旧派的观点而言,各乘见解有高有低,当然也并不是说声闻缘觉不具备智慧,但他们只有相似的智慧。菩萨由于证悟般若见解,不是相似的智 慧,而是大智慧,或者是高的见解。所以,声闻、缘觉和菩萨的智慧就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声闻、缘觉,起初寻找具足一切法相的亲教师或轨范师,以出离心的意乐 驱使受别解脱戒,实修珍贵的胜道三学,从而证得解脱果位。所有道的主体或本体是智慧,戒律和禅定二者作为从属,实修道谛及从属内容,并没有说仅仅是依靠对 上师亲教师、轨范师有信心就能得到声闻、缘觉阿罗汉果位。

如果有人认为:那么,经中不是说“舍利子,胜义要依信心而证悟”吗?可见,单单凭着信心就有证悟无我之义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此教证是说明无有信心无法入道,开启诸法之门的是信心,为此首先必须具备虔诚的信心,并不是仅仅凭着信心就可证悟真如的意 思。小乘行人,如果对给自己授戒的亲教师、轨范师怀恨在心,那就是修道的障碍,所以需要有信心。可是四谛法一点不修,唯独仰仗信心并不能得到声闻缘觉阿罗 汉果。

诸位菩萨如果没有依靠外摄持的上师善知识,没有修行内摄持的慈悲菩提心,就无法现见见道法性真谛,因此(《经庄严论》中)说:“亲近于善 友,调静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 ”对于具备十种功德的上师,或者虽然不具备十种功德,但慈悲菩提心已经纯熟的善知识,怀着信心依止,发殊胜菩提心,并没有提及不修学六度所摄的佛子菩萨如 海的圆满(功德)、成熟(有情)、修行(刹土)之道只是凭着信心就能现见见谛法性真谛。只是说明损害上师,退失信心,会积下弥天大罪。(寂天菩萨在《入行 论》中所说:)“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就像铁能断铁一样,对(菩萨上师怀有恶心)能摧毁以往所积累的一切善根,需要重新由 小资粮道开始积累。但在菩萨乘中,并没有提及“如果具备把善知识视为佛陀的恭敬诚信之心,虔诚祈祷,相续中就能生起证悟智慧”。然而,对上师有信心的确能 圆满广大福德资粮。如《入行论》云:“若人生净信,得果较前胜。”

入了密宗的菩萨持明行者,首先在具备法相的金刚阿阇黎面前,得受密宗外三续部的能成熟灌顶,也就是瓶水、冠冕等赐部与开许共同明觉五灌顶, 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地修道,通过修行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结果修行所依(也就是神馐)保持一温一 度、油灯自燃、彩虹照射等等验相呈现时,取受悉地,得到与 欲界色界天同缘分的共同悉地。其后不舍肉身,以神变前往布达拉等圣境,面见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等,即刻获得殊胜悉地,此后在五世或七世或十六世之末,证得 三部、四部、五部金刚持其中任何一种果位。外三续中只是说,如果与上师金刚阿阇黎发生矛盾,那就成了悉地的障碍,而并没有提到如果不发生矛盾而以把上师视 为佛陀的方式虔诚祈祷就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的智慧。个别的情况并不排除,不曾讲过“如果不修行金刚阿阇黎所宣说的有相无相瑜伽,单凭对上师的恭敬诚信就能 获得殊胜悉地”。

密宗内三续,第一是玛哈约嘎,圆满得受入门的外十利等以及四灌顶后,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地修道,主要修行生起次第和风的圆满次第,从而 在相续中生起由四空引发的喻光明之后,在其后得,依靠三现光明作为因,五光风作为缘,而起现幻身本尊身。接着,在修行义光明时,大众作会修,初夜于本尊前 取悉地,中夜于怨敌前取悉地,黎明于佛母前取悉地,从而在相续中生起义光明,随后在后得时起现有学双运身。这一宗派中,如果与上师金刚阿阇黎发生矛盾,那 么就像头断了不可救药一样成为一切悉地的障碍,今生今世中屡屡遭受短命多病等不幸,后世转生到难以解脱的金刚地狱受苦。如果把上师金刚阿阇黎看成佛而虔诚 祈祷,能得到证悟的智慧、殊胜的悉地,但是并没有强调性说明这一点,只是说它的近取因之行为——大众会修以后她身手印的主要近取因。

阿努约嘎,首先蒙受具足法相的上师赐予能成熟的内外密所有灌顶,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地修道,主要修行生起次第的少部分和圆满次第中明点 圆满次第,依靠脉直、风净、明点堪能,相续中生起四喜引发的喻光明,此后,后得不清净幻身起现为本尊身。在修到义光明的近因行为,依靠无戏手印、她身手印 的近取因,而修行义光明,后得起现有学双运身。阿努约嘎中也主要宣说重点修圆满次第,凭借手印的增进而现前义智慧,并没有说仅仅依靠对上师的恭敬诚信就能 达到最高的境界。然而,密宗所有内续中宣说了“悉地随上师”。悉地跟随着上师,而不跟随本尊空行(意为依靠上师方得悉地),可是由修行人的意乐导致,有些 对上师生信心,有些对本尊和空行起信心,如果具备将上师视为佛陀的虔诚恭敬信心,他即便没有修生圆次第,也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这一点,新派也是承认 的。但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阐明重点修生起圆满次第,如果对上师和道友心怀憎恨,那么正如所说的“则成一切脉皆颠倒,观尊张口瞪眼成鬼神”。如果和上师、金 刚道友不发生矛盾,将上师修为本尊的本体,那么成就近在咫尺,速得加持。

特别是阿底约嘎的宗派,首先得受具足法相的上师赐予的大圆满有戏、无戏、极无戏、最无戏四灌顶,以有守护的次第誓言即上师身语意分出的二十 七种根本誓言、二十五支分誓言以及无守护顿悟誓言即无有、唯一、平等、任运,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地修道修行本来清净直断和任运自成顿超二道,也包括有缘 对境根基和觉性自现根基者的修道,一开始没有生起证悟令生起,已经生起不退失、不退而增上的近因行为,并没有着重宣说像下乘以圣聚会修、她身手印的近取 因,那主要阐述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如果怀着将上师看成佛陀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相续中就能生起证悟智慧。如云:“无动敬信修六月,获得金刚持果位。”又 云:“五地十道之境界,于师敬信岁月成。”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上师看成佛陀。

那到底该怎样视师为佛呢?在别解脱宗派中,把上师看成是声闻缘觉圣者,或者即便不看作圣者,但视为是有功德的凡夫倒也可以。菩萨乘中,把上 师视为住地大圣者,或者是佛陀化身,或者看成是大资粮道以上有功德的菩萨,也可以。在大圆满宗派里,将上师看成凡夫班智达或者圣者阿罗汉或者圣者菩萨,或 者佛陀化身或者佛陀报身,都是不行的,那要看成是什么呢?要将上师看作是佛陀法身,如果能够做到满怀始终不渝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那么不需要依靠他道之 缘,而足能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相续中生起如此证悟的实例:有印度圣一地的那诺巴、龙菩提、金刚铃阿阇黎。在此藏地,也有索布拉花、全知无垢光尊者、持 明无畏洲等等。要做到将上师视为佛陀,必须知道五点,第一、了知上师是佛;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 陀恩德更大;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 慧。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了义不了义当中,按照不了义的观点来说,上师是真正的佛化身,他相续(指相对自相续的他相续)所摄的一切佛陀为了利益 所化众生,随机调化,身色所包括的化身有为法,依靠一切佛陀的大悲、愿力和所化众生的福德力,如水月般以缘起而显现,如果认识到这一点而满怀恭敬信心虔诚 祈祷,就会得到佛陀的加持,这是自然规律。然而,由于自己的智慧薄弱,而仍旧把上师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那么以不清净的耽著导致就会将上师当成平凡者,由 此不能成为自相续生起智慧的清净近取因,正如(《金刚经》中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但是,世尊也说过上师是佛陀的 幻现。如云:“阿难莫忧伤,阿难莫哭泣,末法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上师成立为佛是显宗密宗共同的观点。

按照不共了义的讲法,上师是真正的佛陀法身,这一点以教证、理证来说明。首先以理证明:上师的意——深明无二的基住智慧,不管我们证悟还是 没有证悟,就是本体本来清净的佛陀、永恒稳固无迁无变的无为法佛陀法身。如云:“诸佛法性尊,引导皆法身。”基果无二无别的佛陀法身的妙力或者游舞显现出 空性影像的上师身语意无尽庄严轮,是真正色身,色身的本体是法身,法身的现象是色身,实际上这两者不可分割大平等性或者双运金刚持、普贤如来、金刚萨埵一 切部和坛城的遍主周遍有寂的大智慧就是佛陀法身,所以说“器世具德上师尊众前皈依,有情本尊尊母圣众前皈依,现有具德上师圣众前皈依”。内在所表义智慧是 上师意法身,能表示法身的能表相的上师显现身语意相。可见,通过法尔理足可证明上师是佛。

有关的教证,有“此即自然佛……”不可胜数。

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均是佛陀的事业,包括共同事业和殊胜事业。共同事业有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它也分为世间与出世间的事业两 种。世间的事业:如果没有明确上师世间的一切事业都是佛陀的事业,认为我的上师是佛,但事业并不是佛陀的事业,那显然是矛盾的。如果上师用世间法来解决纠 纷、调解不和等等做世间的法官,就要想到那是息业。如果上师积累财物、收割庄稼、建造房屋、经商谋利等等,要想到这一切都是增业。当上师勾招男女等,哪怕 是每一天都带着一百个女人,也要看成是怀业。即使上师挑起争端、发起争斗、兴起动乱,每一天宰杀一百只牲口,也要把这看作是诛业。出世间的事业:观想上师 放射白光,是能消除疾疫、刀兵、饥馑等八大灾难或十六大难的息业;再有,放射黄光,是增上福寿荣华财产受用等六种圆满的增业;再放射红光,是通过怀柔三界 等的四种信解进行的怀业;又放射出墨绿色光,杀伤、驱逐、毁灭一切怨敌魔障,诸如此类的一切都要看待成是诛业。

殊胜事业,就是为一切所化众生指示三菩提解脱之道,把他们安置在解脱与遍知果位。

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我们这些身处五浊横流恶世的众生,没有能够被过去的诸佛所调化。以大悲关照,为了摄受刚强难化的 我们,金刚持佛特意披上人皮,显现人相降临于世,尽管上师的断证功德与诸佛平等,可是对于我自身来说,上师恩德远远超过佛陀。像上师给我的利益,父母不曾 给过,亲朋好友没有做过,共称利济世人的大尊主谁也没有办到,那么上师究竟是怎样饶益我的呢?他教我弃舍不善的道理,而封闭了恶趣的门闩;他教我奉行善业 的方法,而树立起善趣与解脱的梯子;上师让我发殊胜菩提心,从而播下了遍知佛性的种一子;上师为我直指觉性法身,实是赐予了究竟法身的传家宝。所以,一定要 清楚地认识到对我们来说,上师的深恩厚德胜过佛陀。

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外三宝也完全归集在上师中,上师的身体是僧宝,语言是妙法,意是佛陀,如云:“清净离得 心是佛,不变无垢为正法,功德任运圆满僧,是故自之心性胜。”内三根本的本体是上师:加持的根本也就是上师,所表义上师是大智慧,能表相的上师身体无论是 密咒师还是出家相就是他;悉地根本的本尊,其中法性义的本尊是上师的意——大智慧,有法相的浩瀚寂猛本尊也是上师大智慧的游舞;事业根本的空行也是上师大 智慧法性虚空中不灭呈现出的大悲妙力现解脱。布绕瓦尊者曾经说:“空悲唯一身,三有大乐体,远离戏论垢,礼师金刚足。”上师的意是法身,语是报身,身是化 身,功德是财神,事业是护法神。浩如烟海的皈依境散摄的作者就是上师,比如,一陽一光的根源是太一陽一,一切光线都集于太一陽一的本体中,同样,如海的皈依境,向外也 是由上师的大智慧中散射的,向内也回归到上师的大智慧中。因此,我们务必知道上师是一切皈依境散摄的总体。

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如海的皈依境犹如日轮,能呈现出大悲智慧的光 辉。所有皈依境集于上师一身,如果没有了解断定一切都是上师的本体,那么就像玛尔巴上师,在那诺巴上师和本尊胜乐坛城二者中,将本尊视为殊胜,结果法脉传 承的源流倒是比一江一 河还长,而他的传宗接代比花凋谢还容易消逝。再例如,觉母嘉在上师莲花生与本尊金刚橛二者之中,将本尊视为殊胜,结果没有被莲师摄受,而 把她一交一 付给益西措嘉空行母(,让她摄受)。可见,如海皈依境的大悲好似太一陽一的热度,自相续犹如火绒,在这两者之间起到连接纽带作用的火镜,就是上师。因 此,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把上师视为真佛,满怀恭敬信心,如同拉弓一般不松不紧虔诚祈祷,就像上文中所说的那样,无需依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其 他道的外缘,就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的智慧。此处所讲的意义就是“不管修什么坛城,上师都在黑日嘎本体中圆满灌顶”。

凭借以上这五种了知,修行上师法,外修上师瑜伽,内修持明总集,密修大悲,极密修明点印。依照全知无垢光尊者的观点,外化身修,内报身修, 密空行修,极密以入定而修智慧上师。但在这里是按照外修上师瑜加来修行。华智仁波切亲口说过:“依师法即恭敬信心非尊重,修师法即恭敬信心非祈祷。”怙主 格芒仁波切也曾亲言:“大圆满之道近因行为就是满怀感恩戴德的恭敬信心修上师瑜伽。”因此,我们一定要生起感恩戴德的敬信心。邬金莲花生大师如此说道: “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又云:“具有信心善男女,莲生不去何处住,吾寿无有殁尽时,信士前我各现一。”

带着感恩戴德的敬信心修上师相应法观修中包括上师形象改变与形象不变两种。依全知上师(无垢光尊者)的观点而言,上师的形象不改变,其他前 代的诸位上师说:根据修行人或者根基的差别,所有殊胜的修行人在修上师法时,上师的形象无需改变,而除此之外的其余行者,如果一开始没有转变上师的形象就 不会将上师视为佛陀,为此需要转变上师的形象。

观修法包括三种,如果需要迅速得到加持,那么就以总集宝珠式来观修;皈依和祈祷时要观修重楼式 ;在积累资粮时观想垒环式 。关于自己的身体,在皈依和净障的时候,观想成平庸之身;上师瑜伽时,将上师观想在自己所观成的本尊的头顶,或者观在无执的虚空中。虽有诸如此类的讲法, 但这里要把自己的身体观修成金刚瑜伽母,如果观成平常的形象,那么依靠行者的邪分别会障碍获得加持。

修法时也分为入座和座间,有关入座的前行法都已经宣说完毕。

入座的正行:

一、明观福田:

所谓的“诶玛火”是感叹词。对什么感到稀有呢?对现有清净浩瀚的显现感到稀有。关于显现,华智仁波切说:邪分别迷乱的显现是指在六道有情颠 倒的迷乱识前浮现的外内器情不清净的虚幻相。缘起虚幻的显现是指在十地菩萨们后得位世俗幻术水月等的所有景象。世俗也有真世俗和相似世俗两种,这里是指其 中的相似世俗,对其无有执著就像幻化八喻的显现一样。真实智慧的显现,是指成为现前诸法的实相真如真实智慧的行境——现有呈现身智游舞。邪分别迷乱显现和 缘起虚幻的显现属于现相,真实智慧的显现是实相,真正实相、现相一致的境界,作为凡夫不能直接呈现,诸位圣者稍稍能够一致而呈现,真正实相、现相一致的境 界除了佛地以外都不能如实达到。遍知的所见作为正量,现有浩瀚清净——现有基住坛城在此道位时这样明观,依靠生起次第明观这些现相清净,是以心改造的清 净,明观实相身智万法的实相是无伪的清净,在这里是明观无边安住的实相清净。

随之,从显现分的角度完整明观:中央的主尊是上师莲花生,包括一尸一林丑恶鬼女在内,互不混杂显现为主尊和眷属的行相,但实际上本体也是上师的唯一大智慧的自性,他们身体具足相好功德,语言具足梵音功德,意具足智悲力功德,与中央上师无二无别,是唯一大智慧本体。

接着,为了遣除平庸的二取分别念,念诵迎请福田的文句,即刻,铜色吉祥山所依及能依如空中浓云滚滚一般降临,此外凡是与自己有法缘的所有上师如同鹫鹰飞落到一尸一陀林一般纷纷降临,所依的无量殿等以及能依的尊众融入。

二、七支供:

在显宗道需要积累数多大阿僧祇劫的资粮,由经密宗道,每一刹那都能得以圆满,归根到底的要点就是福田和意乐清净。密宗积累资粮的对境主要不 是本尊、空行等,上师是积累资粮最殊胜、最超绝、最极顶的福田,所以说福田清净。意乐清净,就是为了利他,而渴求在一生一世中修成双运金刚持果位,这种意 乐也并不是大的自私心。在密宗瑜伽行者看来,一切有情都是佛的自性,对于没有证悟到这一点的所有众生,生起难以堪忍的大慈大悲心,诚如夏瓦热尊者所说: “证悟自行无执中,愚痴众生诚可怜,悲悯难忍自流泪,推己及他行利益。”供品清净,依靠本尊、咒语、等持,用幻化的供品作供养。因此,积累资粮的一切途径 归纳起来,就摄集在七支供当中。如果再进一步概括,那就包含在积资、净障、增善三者中,其中顶礼、忏罪是净障支;随喜、回向是增善支;其余三种是积资支。

第一支:我慢的对治法就是顶礼,我慢是观待他者而认为我好的心念。声称:“从世间法种姓血统等各方面来说,我都与众不同,我的种姓是如何如 何”藏族的人们在种姓上没有高低之别,血统无有好坏之分,体质没有强弱之异,一概是猴子的子孙,通通是猴崽。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如果稍微有一点点教法、证 法的功德,便骄傲自满,那就是所说的“彼起功德魔”。假设怀着这样的慢心做布施,那就是魔施,“布施起现魔”。以此为例,戒律等六度都起现为魔。所以说 “我慢铁球上,不存功德水”,由我慢导致看不到自相续的过失,见不到他相续的功德,它的对治法就是顶礼。所以,我们要做到不争高位,甚至把破誓言和破戒者 都恭敬在前,作为顶礼敬重的对境。

顶礼分类,有上、中、下三种。上等者见解之顶礼是了达对境、顶礼者及顶礼之所为三者无缘,因此上等者以见解顶礼。中等者修行之顶礼,无量身 体化现出无量头,无量头幻现出无量舌,无量舌幻化出无量赞颂的妙音而顶礼。如果有人认为:这不是生起次第吗?并不是,这是幻化不清净的平常身体,所以并不 属于生起次第。下等者三门恭敬之顶礼,包括身之顶礼、语之赞扬、意之敬信,其中意敬信最为主要。通过随念如海皈依境的功德来顶礼膜拜。尤其是在僧众当中, 对所有破誓言和破戒者不轻凌、不藐视,对好坏中等所有人都要恭敬有加。如《地藏十轮经》中说:“无论持戒抑或没有持戒……我之随行者如何低下,百数俗人无 可比拟。”没有受戒的所有男男女女,还将不断流转轮回,可是受戒者纵然破了戒,但在胜解佛降临于世间之际,也会证得声闻缘觉等各自果位,这就好比水里的鱼 嘴已被铁钩钩住,迟早都将被带到陆地,同样的道理,已经播下了好似铁钩般的解脱良种,迟早都必定引领到解脱的陆地。为此,我们务必要生起信心和清净观。

第二、供养支:供养是贪心和吝啬的对治法。上供、下施都包括在供养的范畴内。供养,总结起来就是福田清净、意乐清净、供品清净。供品清净: 包括有主物和无主物两种,供养无主物这一点是在《大密善巧方便经》中宣说的。我们在没有证得菩提之前,一定要供养所执有的三种事物(身体、受用、善根)。 对于这些,具足密咒、手印和等持,就如同金刚持佛加持一样,因此以密咒、手印和等持摄持,以一切有主物、无主物、真实拥有的财物为例,加之观想意幻供品 ——普贤菩萨传记中记载的等同虚空般广大供品,在相续长久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以一切如来六根行境的内外密供品——能生起无漏胜乐的供云来作供养。尤其是意 幻供养,是心性如意宝的现相,因此更为超胜。如果怀着慷慨博施的心肠,不会出现受用贫乏的窘境。金厄瓦格西曾经说:“我最初供养的是廉价的、熏人、刺鼻的 香,到最后我每一次供养的都是价值五百两黄金的香。”

如云:“舍弃诸余供,真实供上师。”供养一切坛城的遍主——上师,是所有供养中最为殊胜的。

第三、嗔恨的对治法——忏罪,忏悔罪业必须具足(所依、厌患、返回、现行)四种对治力,外所依对治力,是指明观福田,内所依对治力是指皈 依、发心,实际上也就是意乐,而不需要念诵皈依、发心偈。厌患对治力,对于所净罪业六门生起后悔之心。返回对治力,是指发誓以后永不再犯。现行对治力,是 这里讲的罪业的所有对治法。

第四、嫉妒心的对治法——随喜:凡是耳闻目睹或者心里回忆起他人奉行的善法,没有心情不悦、与之竞争的嫉妒,而对如来佛子、弟子声闻缘觉持 明众,以及其他凡夫的一切善根都要欣然随喜。如果能够做到真正随喜,那么自相续会不折不扣地获得他者的所有善根。如(《般若摄颂》中)云:“三千须弥可称 量,随喜善根非如是。”那么,对什么善根随喜呢?要随喜的是有漏和无漏的一切善根。

关于有漏与无漏的善根,从本体角度而言,胜义所摄的一切善根,是无漏善根;世俗所包含的一切善根是有漏善根。从道的角度来说,加行道和资粮 道的一切善根是有漏善根;见道修道的所有善根是无漏善根。就善根本身来说,一切福德资粮是有漏善根;所有智慧资粮是无漏善根。从入定后得的侧面而言,圣者 入定是无漏善根;后得的所有善根是有漏善根。从助伴的角度来讲,相似、真实智慧所摄持的一切善根是无漏善根;没有被相似和真实智慧所摄持的所有善根是有漏 善根。入定后得无二无别、有寂无二无别的大手印、大圆满、大中观的一切见修行本体是无漏善根;现相是有漏善根。

总而言之,我们要对二谛所涵盖的三世诸佛菩萨从最初发心、中间积累福慧资粮、最终现前佛果或者各得其果以后利益众生的全部善根都欣乐随喜。 接着对弟子声闻缘觉三世中所积累一切善根欣然随喜。随后对于三世的持明众最初发心、中间修行二次第瑜伽、最终现前自果之间的一切善根欣然随喜。之后,对三 世的一切众生的所有善根欣然随喜。所谓的“随喜”,就是对于他者的善根,无有嫉妒而看成是值得欢喜、大有必要、必不可少的一种喜悦之情。七支供其中的部分 内容,也可以单独修行。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这样来实修。

第五、愚痴的对治法——请转法一轮 :诸如,遍及虚空际的如海刹土中,圆满佛陀出有坏现前成佛以后没有转法一轮 ,声闻缘觉、佛子菩萨及持明众因为 所化众生的倒行逆施过患而心生厌烦,不讲经说法,这时要观想:在他们面前,自己的身体化现出梵天、帝释等不可思议的行相,供养千辐金轮、右旋白色海螺,祈 求道:“祈请击捶妙法鼓,祈请吹起妙法螺,祈请燃亮正法灯,祈请高擎正法幡,祈请树立正法幢。”那么需要转什么法一轮 呢?格芒旺波尊者说:“根据所化众生的 界性、根基、意乐应机施教。”观待一切所化众生的界性、根基和意乐的差别,祈请转外集引导三乘、内苦行明觉三乘、密转变方便三乘,也就是祈请转三乘或者内 部分出九乘的法一轮 。

第六、邪见的对治法——请不涅槃:安住在虚空遍及的浩瀚世界中的如来圆满佛陀出有坏,十一相得以究竟,准备趋入第十二相——涅槃,佛子菩 萨、弟子声闻、缘觉及持明众,准备前往其他刹土,这时要观想:将天界、人间的一切圆满供品聚集一处献上,祈请他们在轮回没有空无之前长久住世不入涅槃,他 们亲口应允住世如海劫。同样,如果在自己的上师和金刚道友面前祈求长久住世,那么对遣除自身的寿障来说是很深的要诀。

第七、怀疑的对治法——回向:回向的见证者是佛菩萨,所回向的事物是自己三时所积累的一切善根,在此基础上还把佛菩萨的无漏善根、所有众生 的一切有漏善根,心里观想合而为一。回向给谁呢?回向给一切众生,尤其是为病人及病魔、死者及致死者作回向。为什么目的作回向呢?回向要具备两个条件或两 种含义,特别是后一种条件主要缘遍知佛果(即愿一切众生证得佛果)。怎样回向呢?回向的方式有以三轮无缘的真实回向和相似回向两种。所有初学者,做不到三 轮清净的真实回向,但可以做到与之相类似的回向。一切圣者,无有执著三轮的分别念和耽著的牵涉,以现空无别的境界而回向并发愿,是真正的回向。所有凡夫引 生出与之相似的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或者效仿如来佛子而念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也可以代替。所以,依 靠回向和发愿来转变欲乐,相当关键。否则善根的果报就是无记法,为了使果报不会走偏,我们就要为了获得增上生等直至佛陀之间根据自己所求的果报而回向。如 果有要回向的善根,那就是回向,假设没有可回向的善根,那就是向往果而发愿。自己回向、发愿,观想佛菩萨予以协助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专心祈祷:

所谓的“专心”就是发自内心、从心坎深处的意思。修成悉地,包括修行基、所修、修行方便、修行方式、成就之果五个方面。修行基是指如来藏, 胜义俱生本来三门,也就是以灌顶成熟、以见解证悟、以道获得,所修与成就之果是一个意思。粗大三门及法性——粗大的四金刚,细微的四金刚——能依的风脉明 点及法性,极细微的金刚——具三智慧的自性,就是修行基。

所修是四金刚果位。具体而言,脉清净为身金刚或化身,风清净为语金刚或受用圆满身,心清净为意金刚或法身,法性清净为无别金刚或本性身。

修行方便,包括上师的修行、本尊的修行和空行的修行等,其中这里是指上师的修行。

修行方法,依靠心里满怀虔诚敬信、口里祈祷来修行。依止上师的方便法就是感恩戴德的恭敬信心。要产生感恩戴德的恭敬信心的方便法,上师的身 为色身,意是法身,这二者双运就是黑日嘎。“黑”是法界,“嘎”是智慧,“日”是双运。上师在任何坛城“黑日嘎”的本体中圆满灌顶等。依靠了知上师是佛等 五种了知而生起敬信心。上师的每一分功德也不可思议,是指什么呢?就是身语意之密不可思议的智慧,虚空遍及之处法身周遍,法身遍及之处报身周遍,报身遍及 之处化身周遍。身语意一切种相,身体具足相好庄严的一切功德,语言具足梵音的一切功德,意呈现智悲的一切功德。身体,在诸十地菩萨前显示报身,于除此之外 的众生前显示化身和种种幻化。比如,如来的无见顶相,持力菩萨显示神变力,到上方不可思议的世界去观看,结果也没有见到它的边际;有时俗人也可以接触到, 能呈现出所有所知相。语一切种相,能显现出天语、龙语等应有尽有的所有音声。意一切种相,在智悲力的境界中如如不动,在我面前表现出贪嗔等相。修行悉地的 时候,虔诚祈祷至尊革日仁波切(莲花生大士)等,在念诵七品祈祷文时,必须要结合每一品念诵要求的时间来读诵。

修行之果,虽然暂时是四持明果位、究竟现前四金刚的果位,但这里通过如此修行和祈祷的加持,意传境界融入于心,得以见到实相的本来面目,生 起证悟的验相,就是生起慈悲菩提心、信心、出离心、辨法智慧,然而也有先出现功德后生起证悟和先生起证悟后获得功德两种情况。所以,将觉受和证悟区别开 来,生起法性证悟,才是修行之果。全知无垢光尊者说:“若未了知觉受证悟别,修行觉受执为证悟谬,开悟恒无贤劣及迁变,修行彼性功德觉受现。”

接受四灌顶属于道灌顶。一般来说,灌顶包括基灌顶、道灌顶和果灌顶,其中基灌顶:如果证悟了心的法性如来藏,就拥有涅槃的自在,倘若没有证 悟,就归属到三界轮回中,从这个角度称为基灌顶。道灌顶的基灌顶是真实灌顶所成熟的法。道灌顶有三种,道灌顶的基灌顶,当具足法相的上师在续部寂猛或者修 部八大法行任一坛城中授予灌顶的时候,上根者证悟义见解,中根者生起明乐无分别的觉受,下根者也产生三门是三金刚不被他夺的定解。如果得受了这样的四灌 顶,那么就代表金刚乘道之所依的灌顶。否则,请求、得受的灌顶倒是很多,而心相续中一丝一毫也没有长进,在头顶没有压偏之前天天求灌顶也并不代表灌顶。道 灌顶的道灌顶,自从得受了这样的灌顶以后,既可以在他人面前求灌顶,也可以自己通过观想等来受灌顶。所有这些都属于密宗的长净或道灌顶。道灌顶的果灌顶, 是指大光明灌顶或者密宗的深明无二的三灌顶,依靠灌顶的义智慧,能摧毁所有一习一 气障或者三现迁移一习一 气。

基道果中的果灌顶,在道灌顶之果灌顶的后一刹那获得遍知智慧,自在驾驭所知轮涅所摄的一切法。

这里是指道灌顶的道灌顶。观想:从莲花生大士白毫间犹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嗡”字放射出如月光一样的光芒入于自己头顶,从而净化杀生等三种 身业及能产生身的脉障,获得了上师身金刚之加持,得受宝瓶灌顶,相续中生起灌顶义智慧——现空智慧,识聚清净为幻化网,显现相、传出的声音、心识分别解脱 为本尊、咒语和智慧,有资格修行生起次第的道,相续中具有暂时异熟持明果位、究竟化身果位的缘分。接着观想上师喉间(宛如红莲花般的绚烂璀璨的)“阿”字 放射出犹如红闪电般的光入于自己的喉间,从而净除了妄语等四种语业,清净能产生语的风障,获得语金刚之加持,相续中生起灌顶义智慧——明空智慧,风的生、 入、住解脱为咒语。再观想:上师心间如蔚蓝天空般的“吽”字放射出如长香之烟般的光芒,入于自己的心间,从而净除贪心等三种意业,清净了能产生意的明点 障,获得上师意金刚之加持,相续中生起灌顶义智慧——空乐智慧,识聚解脱于空乐境界中。又观想:从“吽”字中出现第二个“吽”字,与自心融为一体,从而净 除三门所依阿赖耶、阿赖耶识的障碍以及执著三轮的所知障,获得上师智慧金刚之加持,相续中生起灌顶义智慧——自然本智。月称菩萨说:“不生是实慧离生。” 相续中生起华智仁波切亲口所说“若谓蕴相离法界,此外蕴空有何益?观察空非究竟义”的智慧,三门执为异体的分别念解脱于法性中……

收摄次第,与观想的往生法是一个要诀,“一旦……”偈颂,收摄次第中出现明相,是共同圆满次第的细微瑜伽。

在后得吃饭、睡觉、行走、安坐等一切时分,必须转为道用。总之,要具足清净观,转为道用。怀着对上师的恭敬诚信而将乐因乐果和苦因苦果转为 道用。如果出现乐因及乐果,感念上师的恩德而虔诚祈祷。不管吃什么喝什么,供养献新而把这一切都看成是上师的大恩大德所致。当遭受苦因和苦果时,要怀着对 上师的恭敬诚信而转为道用。如果自己不具备信心、恭敬心等,要祈祷上师,祈求拥有信心和恭敬心等。如果昏昏沉沉,要祈祷上师,倘若掉举,也要祈祷上师,身 体的要点、看式也要对治昏沉、掉举相应来调整。如果见解上出现好坏怀疑,要虔诚祈祷上师;修行上出现贤劣境界,要虔诚祈祷上师;行为上出现取舍问题,要虔 诚祈祷上师;见修行上出现二取障碍,要虔诚祈祷上师;遭遇病痛、魔障等所有不幸,都要想到这是上师智慧的幻变游舞,进而带着清净观,将妖魔鬼怪等通通观为 上师,虔诚祈祷,正如古德所说“身凭信心得恢复,恶缘悉皆转道用”。

归根到底一句话,把一切快乐痛苦,都看成是上师的自性,而满怀感恩戴德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

《前行备忘录》